吉林市中小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01 19:22:06   浏览:851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吉林市中小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

吉林省吉林市人民政府


吉林市中小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
吉林市人民政府



第一条 为加强中小学校收费管理,做到合理收费, 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中小学校(含高中、职业技术学校、厂矿子弟学校)收费的管理。
第三条 各级教育、物价、财政、监察、 审计部门应按职责分工配合做好中小学校收费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中小学生应按规定向学校缴纳各项费用, 同时对法律法规及本办法规定以外的收费有拒绝缴纳并举报的权利。
第五条 中小学校按规定可向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和接受高中(职业)教育的学(借读)生收取下列费用:
(一)杂费;
(二)高中(职业技术学校)学费,报名费;
(三)住宿费;
(四)初(高)中毕业班晚自习费;
(五)小学学前班费;
(六)城镇小学学后班费;
(七)城镇中小学校第二课堂活动费;
(八)省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定的教科书、练习册费;
(九)班级活动费;
(十)借读生(户口不在本市县)费;
(十一)高中毕业班插班生费;
(十二)高中自学补习班费;
(十三)高中会考专费。
上述各项收费标准按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 学生自愿并征得家长同意后, 可为有关部门代收人身保险费、防疫费等。
第七条 中小学校不得搞下列变相收费活动;
(一)在学生中搞集资或各种形式的有奖募捐;
(二)以勤工俭学或其他名义向学生收取钱物;
(三)允许单位和个人学校推销或组织学生订购、 替学生代购各种课外书籍、复习资料及其他商品;
(四)允许单位或个人来学校进行向学生收费的有偿授课。
(五)学校以营利为目的将自编的练习题、 测试题及其他资料向本校学生或他校出售;
(六)以各种名义对学生罚款;
(七)其它形式的变相收费活动;
第八条 凡确需设立的收费项目及标准, 必须报物价部门并经省批准后方可执行。
凡需变更收费项目和标准的,须按上款规定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第九条 凡收费必须持有物价部门发放的《收费许可证》并须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
第十条 学校在每学期开学时须将收费项目、标准张榜公布,并发放《收费通知书》。
第十一条 学校收费一律使用《收费登记卡》, 《收费登记卡》发给学生本人,收费须逐项填写。
第十二条 学费、杂费、书本费、住宿费、 班级活动费按学期一次性收取。
小学学前班费、学后班费、 初(高)中毕业班晚自习费、高中自学补习班费、高中毕业班插班生费、 第二课堂活动费按学期一次性收取。中途退班按月结算,结余款退还学生本人。
借读费一次性收到学生毕业年段或学习结束。 中途退学按学期结算,结余部分退还学生本人。
第十三条 学生退学、休学、转学,已缴纳的学费 、 杂费不予退还、复学或转入他校时,凭原收据不再缴纳。
第十四条 收取的各项费用(班级活动费除外), 由学校入账,统一管理,专款专用,不得将收取的现金私自保存。
第十五条 各项收费,须按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使用, 不准扩大使用范围或超标准使用。
第十六条 对不执行本办法的,由市、县(市)、 区教育行政部门或有关部门按下列规定予以经济处罚和行政处分。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第五条、第八条、第九条规定,超范围、 超标准或没有《收费许可证》收费等的,令其立即改正, 退回全部超收和擅自收取的费用,并处学校以收费额百分之十至二倍的罚款;
(二)违反第六条规定,学生不自愿或未征得家长同意收费的,责令立即停止,退回所收的全部费用, 并处学校所收费额百分之五至一倍的罚款;
(三)违反第七条第(一)项规定,向学生或家长集资、 募捐的,责令立即停止,退还全部集资、募捐款,并处学校集资、 募捐款额一至二倍的罚款;
(四)违以第七条(二)、(三)、(四)、(五)、(六)、(七)项规定,允许单位和个人来学校推销或组织学生订购、 替学生代购各种课外书籍、复习资料以及其他商品等的, 责令其立即停止,退回所收钱物(罚款)或没收全部非法所得, 并处学校收费(罚款)额或非法所?
枚疃寥兜姆?睿?
(五)违反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 未将收费项目张榜公布、并发放《收费通知书》、使用《收费登记卡》的,责令其立即改正,并按财务、物价管理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六)违反第十二条规定,未按规定期限收取费用, 提前收取或预收的,学生或家长有权拒约绝缴纳,已经预收的, 责令立即退还;
(七)违反第十四条、经第五条规定,未按财务制度管理, 超范围、超标准使用以及没有专款专用各项费用的, 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对违反本办法的,除按上述规定对学校进行经济处罚外, 并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视情节对学校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者, 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七条 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 可在接到和罚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 复议机关在接到复议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复议决定的, 对复议决定仍不服的,可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诉, 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
、又不履行的, 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或复议机关申请人民法强制执行。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市教育委员会组织实施。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四年三月一日起施行。



1994年2月7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古巴共和国一九六八年贸易议定书

中国 古巴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古巴共和国一九六八年贸易议定书


(签订日期1968年7月19日 生效日期1968年1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古巴共和国革命政府为了增进两国政府和人民间的友谊,进一步加强和发展两国间的经济贸易关系,根据一九六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古巴共和国革命政府贸易协定和支付协定”(以下简称“贸易协定”和“支付协定”),经过两国政府代表友好地会谈,决定签订一九六八年日历年度中、古贸易议定书,条文如下: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古巴共和国之间一九六八年日历年度内货物的相互交换,将根据双方进出口平衡的原则,在本议定书附表“甲”(古巴共和国出口商品)和附表“乙”(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商品)的基础上进行。上述附表是本议定书的组成部分。经双方同意,未包括在上述附表中的商品可以进行交换,对附表“甲”和“乙”中已订定的商品数量也可以调整。

  第二条 价格、交货期和其他技术条件,以及与第一条中提及的附表“甲”和“乙”所列商品有关的其他条件,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古巴共和国国营对外贸易机构,根据一九六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签订的两国政府“贸易协定”、“支付协定”和两国对外贸易部“交货共同条件”的规定,在具体合同中商订。

  第三条 根据本议定书相互供应货物的支付,将由中国人民银行委托中国银行和古巴国家银行根据“支付协定”和“关于执行中、古贸易和支付协定的技术细则和记帐办法的银行协议”,以及有关换函的规定办理。

  第四条 本议定书是“贸易协定”和“支付协定”的组成部分。自一九六八年一月一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一年。
  本议定书于一九六八年七月十九日在哈瓦那签订,共两份,每份都用中文和西班牙文写成,两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注:附表“甲”和附表“乙”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古巴共和国
      政 府 代 表          革命政府代表
       李 善 一        埃米尼奥·加西亚·拉索
       (签字)            (签字)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

水利部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令 第12号

现发布《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部长 汪恕诚
二○○○年元月三十一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的建设和管理,规范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水土保持生态生态环境工作应遵守本办法的规定。
第三条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任务是通过建立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站网,对全国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状况实施监测,为国家制定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政策和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第四条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水利部统一管理全国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负责制订有关规章、规程和技术标准,组织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国内外技术与交流,发布全国水土保持公告。
水利部各流域机构在授权范围内管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
县级以上水行政方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设立的水土保持机构、以及授权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对辖区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实施管理。
第五条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按水利部制定的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
第六条 省级以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机构编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规划,作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组织实施。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规划进行修订的,须经原批准机关审查同意。
第七条 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心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机构或报请同级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二章 监测站网的建设与资质管理
第八条 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的指导下,按基本建设程序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站网,其运行实行分级负责制。
第九条 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站网由以下四级监测机构组成:一级为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二级为大江大河(长江、黄河、海河、珠江、松花江及辽河、太湖等)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三级为省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四级为省级重点防治区监测分站。
省组重点防护区监测分站,根据全国及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规划,设立相应监测点。具体布设应结合目前水土保持科研所(站、点)及水文站点的布设情况建设,避免重复,部分监测项目可委托相关站进行监测。
国家负责一、二级监测机构的建设和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三、四级及监测点的建设和管理。按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建设的监测站点不得随意变更,确需调整的须经规划批准机关的审查同意。
第十条 有水土流失防治任务的开发建设项目,建设和管理单位应设立专项监测点对水土流失状况进行监测,并定期向项目所在地县级监测管理机构报告监测成果。
第十一条 下级监测机构应接受上级监测机构的业务指导。
第十二条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须由具有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资格证书单位承担。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资格证书管理办法由水利部另行制定。
第十三条 从事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的专业技术人员须经专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取得水利部颁发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岗位证书,方可持证上岗。

第三章 监测机构职责
第十四条 省级以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主要职责是:编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和实施计划,建立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信息网,承担并完成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任务,负责对监测工作的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质量保证,开展监测技术、监测方法的研究及国内外科技合作和交流,负责汇总和管理监测数据,对下级监测成果进行鉴定和质量认证,及时掌握和预报水土流失动态,编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报告。除本款规定的职责外,各级监测机构还有以下职责:
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对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实施具体管理。负责拟定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标准,组织对全国性、重点区域、重大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负责对监测仪器、设备的质量和技术认证,承担对申报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资质单位的考核、验证工作。
大江大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参与国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和协调工作,负责组织和开展跨省际区域、对生态环境有较大影响的开发建设项目的监测工作。
省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负责对重点防治区监测分站的管理,承担国家及省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的验收监测工作。
第十五条 省组重点防治区监测分站的主要职责:按国家、流域及省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和计划,对列入国家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治理区、重点监督区的水土保持动态变化进行监测,汇总和管理监测数据,编制监测报告。
监测点的主要职责:按有关技术规程对监测区域进行长期定位观测,整编监测数据,编报监测报告。
第十六条 开发建设项目的专项监测点,依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对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水土流失进行监测,接受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管理。

第四章 监测数据和成果的管理
第十七条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和成果由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机构统一管理。
第十八条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实行年报制度,上报时间为次年元月底前。
下级监测机构向上级监测机构报告本年度监测数据及其整编成果。开发建设项目的监测数据和成果,向当地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报告。
年报内容按有关技术规范编制。
第十九条 国家和省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成果实行定期公告制度,监测公告分别由水利部和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发布。省级监测公告发布前经国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审查。
监测公告的主要内容:水土流失面积、分布状况和流失程度,水土流失危害及发展趋势,水土保持情况及效益等。
国家水土保持公告每五年发布一次,重点省、重点区域、重大开发建设项目的监测成果根据实际需要发布。
第二十条 各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对外提供监测数据须经同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机构同意。
第二十一条 对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无故不上报监测数据,不按规定开展监测工作,在监测工作中弄虚作假,未经同意擅自对外提供监测数据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水利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