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国有企业处理下岗分流职工劳动关系的暂行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9 05:14:50   浏览:897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黑龙江省国有企业处理下岗分流职工劳动关系的暂行办法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黑龙江省国有企业处理下岗分流职工劳动关系的暂行办法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为规范和促进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分流工作顺利进行,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好国有企业(以下简称企业)下岗分流职工的劳动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一、企业在实施下岗分流过程中,必须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政策规定,处理好与下岗分流职工的劳动关系,依法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切实加强劳动合同管理,不得以职工不参加集资、入股或不缴纳风险抵押金等为由,变更或解除劳动合同。
二、企业对分流到本单位自办的劳服企业、第三产业及其他独立核算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的职工,以及本单位组织集体分流到其他用人单位并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与其解除原劳动合同,由新的用人单位与其重新签订劳动合同,新签订的劳动合同视为
原劳动合同的变更,原企业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三、对企业以劳务输出形式分流的职工,应当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及劳务协议与其变更原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由再就业服务中心组织劳务输出的下岗职工,按签订的保障基本生活和再就业协议(以下简称协议)的约定执行。
四、下岗职工被其他用人单位招聘,签订了劳动合同或形成事实劳动关系;从事个体经营或开办私营企业,且到工商行政部门登记注册;每周工作20小时以上,且收入达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企业应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五、下岗职工可以申请辞职,经企业批准,企业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办理辞职手续。
六、对按国家原有关规定办理停薪留职的职工,停薪留职期间或期满经双方协商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已经实现再就业的,企业应当及时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停薪留职职工不愿意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进入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签订协议。今后不再办理停薪留职手续。
七、因企业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而放长假的职工,已经实现再就业的,企业应当与其解除劳动合同。没有在社会上找到其他工作的,可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
八、对挂名不上班的职工,企业有生产岗位的,由企业采取登报等方式限期招回,给予安置;未按规定时限返回企业或不按要求上岗的,可依法解除劳动关系。对无岗位可安排的职工,可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
九、下岗职工必须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对协商不一致,又不愿进入中心的,可依法解除劳动关系。
十、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应与下岗职工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并籍此变更劳动合同,替代劳动合同中的相关内容。协议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企业拖欠职工的工资、医疗费、集资款、社会保险金、经济补偿金和生活补助费等应予支付,支付有困难的应在协议中明
确偿还时限,债权债务关系不因职工下岗或劳动关系变更而改变。
十一、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其劳动合同期限距期满不足3年的,协议期限应当与劳动合同期限一致。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即终止劳动合同,协议相应终止。
十二、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其劳动合同期限长于协议期限,以及原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协议期满被终止协议时,企业应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对于符合退休条件的职工,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退休手续。
十三、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协议期间实现再就业以及因个人原因被再就业服务中心提前解除协议的,企业可以同时解除劳动合同。
十四、企业或下岗职工任何一方解除劳动合同,均应按法律、法规规定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并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
十五、企业与下岗职工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符合劳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企业应当按照国务院国发〔1986〕77号、劳动部劳部发〔1994〕481号、劳动部办公厅劳办发〔1996〕33号文件的规定,向职工支付生活补助费或经济补偿金。协议期间或协议终止
后被企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企业按照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前的月基本生活费计发,最多不超过12个月。
十六、下岗职工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其本人档案可由劳动部门开办的职业介绍机构负责代管。
十七、下岗职工无论以何种方式实现再就业或未再就业的,过去的连续工龄和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与以后的缴费年限合并计算,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按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十八、用人单位招用下岗职工,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与下岗职工建立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被招用的下岗职工要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十九、企业要加强对下岗分流职工流动的管理,对掌握商业秘密的职工流动,应当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与下岗分流职工约定保守商业秘密有关事项,职工应严格遵守。职工流动过程中造成企业商业秘密流失的,企业可以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职工赔偿或提请有关机构追
究责任。
二十、各级劳动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企业下岗分流职工劳动关系处理工作的指导,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促进企业依法处理好与下岗分流职工的劳动关系。
二十一、本办法由省劳动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1998年9月11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宿州市城市污水处理费管理办法

安徽省宿州市人民政府


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第15号

《宿州市城市污水处理费管理办法》已经2005年11月22日市人民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市 长             

二○○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宿州市城市污水处理费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城市污水处理费的收取、使用和管理,保证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维护和正常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安徽省城市污水处理费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向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排污者),应当按本办法规定缴纳城市污水处理费;已缴纳城市污水处理费的,不再缴纳排污费。
本办法所称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是指收集、接纳、处理、输送及利用城市污水的设施的总称,包括城市排水设施、污水处理厂、泵站和污泥处置设施等。
第三条 市城市管理局是城市污水处理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市城市污水处理费收取和使用的管理工作。
市财政、物价、审计等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城市污水处理费收取和使用的监督工作。
第四条 城市污水处理费按照用水量逐月计收,具体标准为:生活用水0.80元/吨,工业用水0.90元/吨,经营服务业用水1.20元/吨。
使用城市公共供水的排污者,其用水量按照水表计量数据核定;未安装水表的,按照收取水费的相应用水量核定。
使用自备水源的排污者,应当安装水表。已安装水表的,其用水量按照水表计量数据核定;未安装水表的,按照水泵铭牌流量和工作时间计算的用水量核定。未安装水表又无法计量的,按照国家《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T13—86)》定额标准核定,具体测算标准由市城市污水处理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五条 使用城市公共供水的排污者,其缴纳的城市污水处理费,由市城市污水处理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城市公共供水企业在收取水费时代收,必要时市城市污水处理行政主管部门可设立专门机构直接收取。
使用自备水源的排污者,其缴纳的城市污水处理费,由市污水处理费征收办公室负责收取。
第六条 禁止排污者在城市排水设施覆盖范围内,擅自将污水直接排入水体,拒绝缴纳城市污水处理费。
第七条 城市污水处理费不得减缴或者免缴。
排污者应当按月足额缴纳城市污水处理费,确有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的,可在接到城市污水处理费缴纳通知单之日起7日内,向市城市污水处理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缓缴。市城市污水处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接到申请之日起7日内,作出书面决定,逾期视为同意。城市污水处理费的缓缴期限最长不超过3个月。
第八条 在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覆盖的区域,不再审批新建自备水源,并逐步关闭原有的自备水源。
第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缴纳的城市污水处理费可计入生产、经营成本。
第十条 城市公共供水企业代收的城市污水处理费,应根据供水量和收费标准按月全额缴入市财政专户,专项用于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维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挪作他用。
第十一条 市城市污水处理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市财政部门,按照协议的约定核定污水处理量等指标后,按月向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营企业拨付城市污水处理费。
第十二条 市城市污水处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城市污水处理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对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行情况的监测和服务质量的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 排污者不按期缴纳城市污水处理费的,由市城市污水处理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缴纳,并从滞纳应缴款之日起,按日加收应缴款1‰的滞纳金;对从事经营活动的排污者,处以应缴款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对其他排污者,处以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四条 排污者在城市排水设施覆盖范围内,擅自将污水直接排入水体,拒绝缴纳城市污水处理费的,由市城市污水处理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追缴城市污水处理费,并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五条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受市城市污水处理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依法追偿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截留、挤占、挪用城市污水处理费的;
(二)擅自批准减缴、免缴、缓缴城市污水处理费的;
(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取他人财物或谋取私利的;
(四)对违法行为不依法处理的;
(五)有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情形的。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宿州市城市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宿州市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办法》(宿政发〔2001〕10号)同时废止。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内部审计要点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内部审计要点的通知

卫办规财函〔2013〕19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进一步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结合医疗机构特点,我们研究制定了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内部审计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在实际工作中参考使用。



卫生部办公厅

2013年3月11日




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内部审计要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的通知》(中办发〔2010〕32号)精神,结合医疗机构特点,现制定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内部审计要点。本要点适用于各类独立核算的公立医疗机构。各地在使用时应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及时调整。

一、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贯彻执行上级有关经济工作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情况

(一)遵守有关经济法律法规情况。

(二)上级部门有关经济工作要求落实情况。

(三)以前年度审计和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二、重大经济决策制度制订、执行情况和效果

(一)重大经济决策制度制订情况。是否制定重大经济决策制度,对重大经济决策的内容、范围和程序等作出明确规定;是否建立决策失误纠错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二)重大经济决策程序的执行情况。重大经济决策是否执行民主公开程序;重大经济决策是否经过可行性论证、集体研究、民主科学决策。

(三)重大经济决策的执行效果。重大经济决策事项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并实现预期目标;对决策事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否及时纠正,并落实责任追究制;大额资金支出、对外投资、经济担保、基本建设项目、银行贷款等重大经济事项是否取得成效或造成损失等。重大经济决策事项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情况。

三、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

(一)预算控制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

(二)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

(三)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

(四)业务流程控制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是否明确各项经济活动流程中的计划、审批、执行监督等环节要求并严格执行。

(五)资产保护控制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是否建立资产日常管理和定期清查制度,保证资产安全完整。

(六)会计系统控制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是否建立健全单位会计管理制度,强化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七)信息技术控制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

四、预算管理情况

(一)全面预算管理实行情况。

(二)预算编制、审批、调整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三)预算执行情况。是否违规设立、扩大收费项目,是否滞留、截留、挪用上缴财政收入;是否扩大范围、提高开支标准,是否存在无预算、超预算开支。

(四)遵守“三公经费”管理规定情况。

(五)决算编制情况。

(六)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和考核情况。

五、财务收支管理情况

(一)任期内各年度收入、支出、结余情况。

(二)成本核算与控制情况。

(三)专项经费使用管理情况。

(四)票据使用的规范性。

(五)国家物价政策执行情况。

(六)国家和医院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执行情况。

六、资产保值增值情况

(一)任期内各年度资产、负债、净资产情况。

(二)货币资金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三)固定资产和存货管理是否规范。

(四)往来款项是否及时清理。

(五)专用基金的计提和使用是否规范。

七、对外投资管理情况

(一)对外投资是否经过充分论证并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批准。

(二)对外投资效益情况。

八、基本建设、维修项目管理情况

(一)基本建设程序履行情况。是否存在未经批准改变建设内容、规模的情况。

(二)建设资金管理使用的规范性。是否存在骗取、截留、挪用、国家建设资金和虚列项目投资完成额的情况。

(三)竣工项目是否及时组织验收和竣工决算审计。

九、采购合法合规情况

(一)制度遵守情况。是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政府采购法》及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招标、采购管理规定执行。

(二)自行招标、采购流程是否规范。

十、对下属单位经济活动监督管理情况

(一)监督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情况。

(二)监督管理制度落实情况。是否设置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或岗位,有明确工作职责并有效履行。

十一、领导干部本人遵守廉政规定情况

(一)制度遵守情况。是否严格执行《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关于卫生系统领导干部防止利益冲突的若干规定》等文件的精神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

(二)其他经济问题。